精彩小说尽在华文经典!手机版

华文经典 > 其它小说 > 及时雨的全部作品小说

及时雨的全部作品小说

高兴的谢老弟 著

其它小说连载

网文大咖“高兴的谢老弟”最新创作上线的小说《及时雨的全部作品小说是质量非常高的一部其它小王承恩陈耀是文里的关键人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崇祯二暮春时如丝的细雨连绵不仿佛是大自然在为这个世界披上一层朦胧的面吴江县的青石板路在春雨的洗礼宛如一面锃亮的镜倒映着天空的灰蒙蒙和行人的匆匆身湿漉漉的空气弥漫着太湖的水与丝绸作坊飘出的皂角清香交织在一仿佛连呼吸都能拧出水分在这暮春时江南的富庶与大明的隐宛如隔着一层细雨的薄若隐若吴江县虽有鱼米之乡的美但官场的积弊却如同这潮湿的空无...

主角:王承恩,陈耀   更新:2025-10-03 11:52:16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崇祯二年,暮春时节,如丝的细雨连绵不绝,仿佛是大自然在为这个世界披上一层朦胧的面纱。

吴江县的青石板路在春雨的洗礼下,宛如一面锃亮的镜子,倒映着天空的灰蒙蒙和行人的匆匆身影。

湿漉漉的空气中,弥漫着太湖的水汽,与丝绸作坊飘出的皂角清香交织在一起,仿佛连呼吸都能拧出水分来。

在这暮春时节,江南的富庶与大明的隐忧,宛如隔着一层细雨的薄纱,若隐若现。

吴江县虽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但官场的积弊却如同这潮湿的空气,无孔不入,沉甸甸地压在每个小民的心头。

县衙大门外,两尊石狮子历经风雨剥蚀,宛如两位沉默的守护者,默然蹲踞在湿滑的台阶前,正对着一列挑担胥吏。

为首的县丞周福海手捧朱漆托盘,托盘上放置着三封鼓囊囊的信封,信封上赫然写着“火耗羡余”西个龙飞凤舞的小楷,他的面色凝重如铁,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周福海心中忐忑不安,犹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新县令甫一上任便查问旧账,莫非是要拿火耗银开刀?

这笔银子可是牵扯全县衙上下的生计,若是断了,往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县尊,这是本月各里甲缴上来的火耗银,共二百三十两,按惯例……”周福海的话音犹如被一只无形的手扼住,卡在喉间,目光躲闪地望向端坐公案后的陈耀。

陈耀身着七品县令常服,眉宇间却没有新官的温和,只有那紧皱的眉头,宛如两座山峰,而他那锐利的眼神,恰似两把利剑,仿佛要穿透人的内心。

这具身体三日前还属于病故的原主,而魂灵却来自崇祯十七年的乱葬岗,带着对明末乱世的痛彻认知,犹如凤凰涅槃般重生。

陈耀抬头,指节如雨点般叩击着《吴江赋役册》,声音清脆如冷玉:“周县丞,这火耗银的‘惯例’,是朝廷律例所载,还是尔等私定?”

他心中清明:明末积弊如山,火耗克剥民脂民膏,岂容延续?

既来此世,必斩断这腐根!

周福海骇得躬身:“县尊明鉴!

火耗征缴自万历朝便有…各州县皆然,一补国库损耗,二供县衙用度啊!”

他偷瞥两侧主簿、典史,众人皆垂首屏息。

众人腹诽:新官上任三把火,可这火也烧得太旺了!

全县胥吏都指望这笔银子过活,难道真要断了大伙的生路?

陈耀猛然合册,“啪”声震彻公堂:“朝廷律例明载:‘田赋征收,概以正额为准,不得额外加派’!

万历年间的弊政,至今仍当惯例?

去年陕西大旱,百姓卖儿鬻女,陛下虽免陕赋,江南火耗却刮得比正税还重......尔等手中这二百三十两,是多少农户卖了桑苗、当了口粮凑出来的?”

他字字铿锵,眼前仿佛浮现陜西饿殍遍野之景,而江南胥吏却仍在敲骨吸髓,这等行径与杀民何异!

他深知,自己这番话砸向的并非周福海一人,而是整个吴江县乃至大明天下墨守成规的官场生态。

但他更清楚,若此时手软,与那些蛀虫何异?

来自未来的记忆灼烧着他的良心,让他无法置身事外。

他起身逼近周福海,目光如刀扫过信封:“即刻原银退回!

传令各里正:吴江赋税只收正额,敢私征火耗者,先摘乌纱,再送苏州府问罪!”

周福海浑身一颤,托盘险些脱手......这县令竟如此决绝,莫非真要自断官场门路?

“县尊三思啊!”

周福海面色惨白,“皂隶轿夫的月钱、秋冬修堤的银两、府里公使钱…全指望着火耗!

您这一退,县衙下月就得断炊!”

他心中叫苦:没了火耗,岂止断炊?

上下打点的门路全断,苏州府那边如何交代!

陈耀冷笑转身,望向大堂楹联“为民父母,当思稼穑之艰”.......墨迹犹新却字字讽刺。

他暗叹:原主写下此联时,可曾想过百姓真正艰辛?

今日我便要这楹联名副其实!

“本官为陛下牧守百姓,非为尔等刮地皮!

县衙断炊,我陪饿肚子;百姓断炊…”他猛然转身逼视周福海,“你我都担待不起!”

话音未落,门外皂隶举塘报奔入:“县尊!

京城急报!

陕西流贼李自成连破两城,洪承畴总督正领兵围剿…兵部条陈准延绥总兵曹文诏赴江南募兵,粮饷由地方协济!”

陈耀心中一沉——果然来了!

历史轨迹正步步逼近。

他快速扫过塘报上“流贼屠戮甚众”字样,指节捏得发白。

前世记忆翻涌: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首领此时虽未成气候,然星星之火己可燎原,若再不革除弊政,江南亦非太平之地!

他蓦然抬头,沉声道:“备笔墨!

吾欲首奏陛下!”

周福海骇然道:“县尊,知县奏疏需经苏州府转呈,首递有违体例啊…”他心头一沉:这县令不仅拒火耗,还要越级上奏,岂不是自寻死路!

“体例?”

陈耀冷笑,“陕西百姓身陷战火,朝廷岂还顾得体例?

此奏关乎天下安危......请罢天下火耗,赋税用于赈灾练兵!

待流贼杀至江南,体例何用!”

他深知崇祯多疑且刚愎自用,唯有以激烈言辞方能引起注意,使谏言得以上达天听。

展纸挥毫之际,笔锋凌厉:“今之州县,火耗加派甚于正税…陛下可知江南一亩桑田,岁征正税三钱而火耗达五钱?

州县借陛下之名肆虐,此非逼民为盗乎?”

墨迹如血,字字铿锵:他欲以自身为饵,谋一场彻查之局!

最后更是掷笔如雷:“臣冒死进言:火耗不除,则流贼不绝!

请先斩臣头悬于午门,而后尽罢天下火耗.....若如此而天下不治,臣甘愿九族尽诛!”

周福海看得两股战战:此己非奏疏,实乃催命符!

全县官员恐都要陪葬了…“封送司礼监曹化淳公公!”

陈耀将信交予皂隶,“就说吴江知县陈耀,有社稷存亡之要务呈报!”

皂隶捧疏手颤如筛糠......此疏痛斥百官暗讽昏君,几欲掀翻紫禁城!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