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无声的战争林小雨第十八岁生日那天,收到了一份她最不想要的礼物——一部崭新的、亮得刺眼的智能手机。
“现在高三了,有个好手机查资料方便。”
父亲林国栋将盒子推到她面前,语气里带着不容拒绝的坚定。
手机盒子在餐桌上像个异类,与这个简朴甚至有些陈旧的家格格不入。
小雨瞥了一眼,最新款,价格不菲,几乎抵得上父亲大半个月的工资。
她心里一阵刺痛,不是不渴望,而是太清楚这份“奢侈”背后的代价——又一段需要反复念叨的付出,又一根捆绑她的绳索。
“我现在的手机还能用。”
小雨低声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自己那部屏幕已有裂纹的旧手机。
“让你拿着就拿着!”
林国栋声音提高了八度,“看看你那破手机,在同学面前不丢人吗?”
又来了。
小雨在心里冷笑。
永远是这样,他们节衣缩食给她买她并不想要的东西,然后期望她感恩戴德,按照他们设定的轨迹生活。
“老林,好好说话。”
母亲陈爱珍端着蛋糕从厨房出来,试图缓和气氛。
蛋糕不大,上面插着十八根蜡烛,烛火摇曳,映照着她眼角的细纹。
“谢谢爸。”
小雨最终挤出一句话,手指僵硬地接过了盒子。
她知道,如果不接,接下来就是一场关于“懂事”的漫长说教。
这顿生日晚餐在一种近乎窒息的气氛中结束。
小雨吹灭蜡烛时,许的愿望是——快点离开这个家。
饭后,小雨回到自己不到十平米的房间。
窗外是这个北方老工业城市特有的景色:成排的灰暗筒子楼,远处废弃工厂的高耸烟囱,像极了这个城市停滞不前的命运。
她把新手机塞进抽屉深处,仿佛那是什么烫手山芋。
书桌上,摊开着一本速写本,上面是各种建筑素描——哥特式尖顶、流线型的现代场馆、充满想象力的未来空间。
这是她唯一的秘密,也是她与这个家最大的隔阂来源。
父母希望她报考本省的师范大学,毕业回家乡当个老师,稳定、体面、离家近。
而她心里只有远方和建筑设计。
客厅里,林国栋盯着电视新闻,眼神却是放空的。
陈爱珍收拾着碗筷,叹了口气:“孩子生日,你就不能笑一笑?”
“我哪点对不起她了?
啊?
最新款
最新评论